沿著緯度聽中國(第一季)丨航拍北緯30° 每一座山都是一個博物館

2025-07-07 20:31 [來源:央廣網(wǎng)] [責編:周培]
字體:【

中國北緯30°,每一座山都是一個博物館。

從西往東,中國山川大勢,按照地理劃分為三個階梯,每個階梯都有各自形態(tài)的山系。山有表情,所以有四季的變臉。山有胸懷,是所有生靈的家園。風,從山中來。水,也從山中來。三級階梯,鋪展出一幅地理長卷。

在高原大山的庇護下,中國北緯30°一線,成為中國人口最密集,農(nóng)耕文明較早開始的地方。6000萬年前,印度洋板塊如巨掌推擠亞歐大陸,青藏高原緩緩升起。

中國青藏高原,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,被稱為“世界屋脊”,是地球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,承接著強烈的陽光輻射。受熱的空氣不斷上升,這臺巨大的“抽風機”讓來自太平洋東南季風大大加強,充沛的降水和適宜的溫度,讓中國北緯30°沿線,成為雨熱同期、四季豐饒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。

橫斷山脈,從南到北排列,它不僅劃分了地勢的不同高度區(qū)域,還影響了當?shù)氐臍夂?、水文和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

海拔陡然直下,山勢也從巍峨冷峻,變得嫵媚多情。

巫山山脈,處于北緯30°左右,作為二、三階梯的分界線,山勢驟緩。長江在此沖破束縛,奔涌向平原,滋養(yǎng)出“湖廣熟,天下足”的農(nóng)耕傳奇。

巫山山脈以東,長江攜帶的泥沙一路沉積,形成了廣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,進入了地勢平坦的第三級階梯。天時地利人和,讓沿線城鄉(xiāng)成為中國經(jīng)濟最為活躍、文化底蘊深厚的富庶之地。

這里的山,年齡都在數(shù)億年之上,比第一階梯的大山更為古老和久遠。它們不偏不倚出現(xiàn)在北緯30°,塑造了世界級的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觀。從古到今,煙雨山嵐,奇峰怪石,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。

上山,下山,探索的腳步,正在踐行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。山不再是屏障,而是紐帶——連天接地,通古達今。大山之美,正在被重新發(fā)現(xiàn),在于山水,不止于山水。

北緯30°的群山,是地理的階梯,是文明的年輪,更是中國人心中永不坍塌的精神脊梁。

責編:周培

一審:印奕帆

二審:蔣俊

三審:譚登

來源:央廣網(wǎng)